学校概况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农业类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发轫于1937年由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代办的省立成都高级农科职业学校,前身为1958年组建的国家重点中专——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把情感系于“三农”,把理想系于农村,把教室放在田野,把出路寄于创新,形成了“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理念和“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文化精神。2006年,学校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4年,学校通过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2019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入选首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成为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2021年,学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校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金温江,现有柳城校区(德通桥392号)和海科校区(新华大道二段179号)两个校区,校园面积447亩,并建有崇州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彭州葛仙山产教融合园区两个总面积1000余亩的校外实践园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现有教职工686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465人,取得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称的216人,还荟萃了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作为学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围绕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成都“4+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学校设有农学园艺、风景园林、畜牧兽医、经济贸易、休闲旅游、城乡建设、机电信息、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38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33个,试办农学、风景园林、动物医学、园艺四个职教本科专业,年均招收普通高职学生4500余人,在校生14000人。学校全面对接“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形成立足一产、链接二产、融合三产的专业布局,构建了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作物园艺、休闲旅游、畜牧兽医、风景园林、农业装备等特色专业群,全面服务四川“天府粮仓”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集团+两翼+学院+工作室”为横,“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基地”为纵的产教融合矩阵。与新希望六和“双理事长”运行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发起成立天府粮仓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国家智慧农业、西南牧业行业产教行业共同体,与天府农创园、新希望六和、通威等共建特色水果、农业装备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深度打造“花艺大师工作室”等10个企业(大师)工作室。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首批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双百强”名单。

学校充分发挥农业科研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成特种玉米研究所、中兽药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等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打造了多个重点科研团队,近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项,选育黑甜玉米、海棠红杏、大麦等一批农业新品种,取得四川山地乌骨鸡综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生猪健康养殖与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等技术成果,并转化大球盖菇、中兽药组合物等多项科研成果,科研到账经费1036万余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四川道地药材高产栽培、高山马铃薯脱毒快繁等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学校发挥优势助力精准扶贫,组织成立数支扶贫专家团,通过“农业特色、智力优势、科技力量、教育资源”四维支撑,因地制宜,以产业基础提升、科技成果应用、农业技术推广为抓手,以帮扶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探索建立了一村一支撑、一村一新品、一村一项目、一村一培养“四个一”产业帮扶新路径。学校对口帮扶凉山州喜德县发展产业案例获全国职业院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秀”案例,学校先后4次被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定点帮扶先进单位,驻凉山州扶贫干部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学校坚持面向“三农”、立足成都、着眼四川、辐射全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主动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首开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历教育,成果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按照“一校多点”的思路,学校大力推进11个“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打造科技、教育、产业、人才、政策紧密融合的区域农民培育新形态,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等各级各类培训,年均3万人日。

学校牵头成立“休闲农业国际丝路联盟”,以天府文化融汇,促中外民心相通,组织开展多期“走近天府·共话农耕”系列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对外推广编艺、花艺、茶艺等非遗蓉派技艺。学校加强与南亚、东盟农业领域合作,开展老挝、缅甸、尼泊尔等国农业官员、农技人员、基层教师培训500余人,开发成都农技培训标准,努力实现“中国标准,澜湄适用”。学校与老挝北部农林学院共建老挝琅勃拉邦海外产业学院。与新希望六和、通威股份等“走出去”中资企业联合培养本土化人才40余名,在老挝进行四川水稻新品种试种和工厂化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评“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特色合作项目”。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扣“提质、进位、建高、创本”发展思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地联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增强社会服务效能,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农业高职院校。